第一百零二章 明显没过脑子(五更)-《花笺凭语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可是,扬琴比起琵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可用的技巧少,而且声音不如琵琶更加清脆。
    当然,也有很多优点,比如说难度更高,声音宏大,适于作背景音乐,来为其他的曲艺形式作伴奏。
    那董小宛就必须抓住琵琶的长处来好好发挥。
    为了更加贴合今日的演出,董小宛用了黑褐色的眼影将眼睛尾部细细勾画的又细又长,再用白色的油笔在眉间画了一枝叶脉,尽显婀娜。
    挑了一套类似汉服的罗裙,里面一件深衣,外面一件袍服,不过与真正的汉服总归是不太一样,毕竟已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时间,无法找到纯正的汉服了。
    比如材质上不再是棉麻,而是更加凸显女性身形的丝绸和薄纱,通体白色和红色的渐变色,裙底由些许鲜艳的绿色点缀。
    仿佛是一朵碧叶衬托下盛开的莲花,洁净高雅。
    董小宛在头发上也仿制了汉代的发型,将头发向后梳掠,绾成一个髻,头上又插了一些步摇、花钗做装饰,格外的凸显文雅气质。
    柳嬷嬷为了这场表演,早早地就去给董小宛寻摸了一个好琵琶,是最名贵的象牙制成的,山口、六相和凤颈都是明晃晃的白色,而且年代久远,是前朝制琵琶的大师凤饶的遗世之作,可遇而不可得。
    在董小宛上轿之前,在秦淮河两岸已经有一些表演的秦楼楚馆姑娘们游过街了。
    毕竟,不是每一个姑娘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。但是抓住这次选花魁的势头,让自己家的姑娘们出来提前多见见世面,总归没有坏处。
    与姑娘们一道的,还有从北向南的,两岸各有一队舞狮的。
    随着鞭炮噼啪作响,舞狮朝着绣球摇头摆尾,随着一声声鸣锣,慢慢向南游动着。
    河里满是画舫和花船,多到根本无法游动,大家都是提前来占好位置便不动了,等着姑娘们上台表演。
    选花魁的这几日是秦淮河两岸商家赚的最多的几天,包括小摊小贩,卖糖葫芦的,捏面人的,还有搅糖心、变脸,开茶楼的,各个生意火爆。
    客人多到只有买不到的玩意儿,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。
    随着打更的敲响手中的锣,辰时已到,各位姑娘该出发了。
    一顶顶红彤彤的轿子,从秦淮河的西案、北面和南面同时出发,周围的人爆发出强烈的欢呼声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