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说到底,玩的都是官员相互制约,皇帝居中调和阴阳的手段。 可是这样的手段只有威望高本事大的皇帝才能玩的来,要是放在平平无奇的皇帝身上,一个玩不好,就玩废了。 这种手段还有一个毛病,那就是很容易引起剧烈的党争。 后世的制度虽然先进,可是却不适用于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低,再加上通信以及交通的问题,所以要大打折扣。 不考虑时代背景的制度,都是在耍流氓。 赵文看着眼前的这几张宣纸,想了很多东西。 良久之后,赵文重新取出一张宣纸,开始画了起来。 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,赵文就将自己想的制度框架大体上画了出来。 赵文画的这个制度框架只是一个雏形,并不是完整的。 在宣纸最上方依旧是皇帝,在皇帝左下方是一个椭圆。 椭圆里面写着“议政院”三个大字。 在赵文的打算中,议政院和如今的内阁差不多,只不过只管理内政之事,不牵扯军事。 而且议政院里面的官员不是内阁里面的三五六个,而是二十个起步。 毕竟人数一多,哪个官员想将议政院拧成一股绳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 在赵文的计划当中,议政院只有议政的权利,只能做出一个计划,真正的决定权还在皇帝手里。 其实这个制度和内阁差不多,只不过就是取消了军事范围。 议政院里面设置三个仪政总管,管理议政院里面的官员,而且这三个官员都是副的,正职由皇帝担任。 议政院里面的官员通过选举产生。 如果遇到什么事情,先让仪政院议政,等拿出一个准确的结果之后,再交给皇帝决定。 在议政院的右边是军事院,里面设置官员数量和议政院差不多。 军事院的主要的职责就是管理管理军事,模式和议政院差不多,也设置三个总管,也都是副的,正职由皇帝担任。 在议政院下面是户部,农业部,工部,礼部,税部,教育部,刑部等等部门。 这些部门不属于内阁管辖,属于皇帝直管,在地位上和议政院差不多。 在军事院下面是参赞部,后勤部,国防部,预备役部等等和军事有关的部门。 和议政院下面的部门差不多,不属于军事院管辖,归皇帝直管。 可以说,赵文设置的议政院部就是一个被阉割过的内阁。 至于监察机构,大明的是御史台以及科道言官,还有锦衣卫和东厂。 可是御史台这些部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,除过可以风闻奏事之外,几乎没有别的权利。 所以,赵文撤销了御史台,改为监察部,归皇帝直管。 至于风闻奏事的权利,也被赵文撤销。 在监察部下面,是各个府的监察局,县里是监察处,镇里是监察所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